国家调整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质量评价指标   
时间:2006年03月31日  
    在近日国家召开的“2005年全国传染病疫情工作研讨会”上,国家对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进一步进行了规范,使之更科学,对多项系统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调整。 
 
  一、指标调整的背景 
 
  1、原未审核卡指标不能反映审核的及时性; 
 
  2、原有的诊断到审核的及时性分析,将医院工作和cdc工作作为一个指标评价,针对性不够强。 
 
  3、原综合指数评价指标指标不同质,对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中心工作质量不能区分,使责任不明确; 
  4、原用查重卡的六项指标,对不同诊断状态的肺结核病不能区别。 
 
  二、现用网络直报系统质量评价指标   
 
    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对传染病进行报告和审核,同时对于可疑病例进行核实;将直报医院的评价指标与各级cdc的评价指标剥离;采用率来评价各地实际工作质量;利用构成比说明数据质量问题和 
 
  主要分布。具体指标如下: 
 
  1、  直报医院评价指标 
 
  ①  未及时报告卡 
 
      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时间—报告卡生成时间>24小时,判为未及时报告卡; 
 
      乙丙类传染病:诊断时间-报告卡生成时间  >48小时,判为未及时报告卡; 
 
      –注:基于现有诊断日期没有诊断时间的卡片,系统将诊断时间默认为当日0时0分。 
 
  ②  县区零缺报 
 
      每月以县区为单位的零缺报数 
 
  2、各级cdc评价指标 
 
  ①  未及时审核卡 
 
      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报告卡生成时间-报告卡审核时间>2小时(省、市、县三级),判为未及时审核卡。 
 
      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审核时间-报告卡生成时间>  24小时,判为未及时审核卡。 
 
  ②  重卡 
 
      按照系统默6项查重指标进行查重 
 
      肺结核病涂(+)、菌(-)、未痰检和仅培养,均按照一种疾病名称进行查重。 
 
      结核专病系统录卡之前应首先查询,如果已录入系统,应做信息订正,而不是重新录入一张新卡 ,这样避免重卡的产生。 
 
  三、相关说明 
 
      信息报告及评价系统处于动态不断改进的过程,目前的新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计算未及时报告数时,采用了扩大1倍的时间范围来衡量,原因是目前尚无法获取确切的诊断时间。国家计划进一步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