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食品味道为何不如从前      2004.12.27   健康家庭     
 
  人们的怀旧心理依然强烈,对食物也是如此,尤其表现在那些既 
 
熟悉又能生吃的食物上,例如西红柿、黄瓜、西瓜、柑橘等。人们往 
 
往一边吃一边发着议论:它们的口感怎么越来越差了呢? 
 
  有人说,这种口感上的变化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缘故。这 
 
种说法虽然有些道理,但我们吃的东西口味确实变了也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现代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不恰当地应用某些催长、催熟 
 
的技术,往往使西红柿的外观看起来喜人,而吃起来却没了原来的味 
 
道;西瓜瓤红红的,但西瓜籽却是白的;柑橘的外观黄黄的,但吃起 
 
来却干涩无汁,像嚼着一团棉絮。 
 
  有研究证实,现在的西红柿味道指数(即酸甜度)是2.77,而过 
 
去是3.24,损失了近15%。维生素C的含量比30年前降低了17毫克。 
 
而糖的含量从原来的5.29%降到了4.95%。相反,西红柿的硬度比过 
 
去大了,从过去的6.86上升到了12.10。有关农业专家还介绍说,现 
 
在生产的西红柿存放的时间相当长,把它们放在冷藏室内一个月都不 
 
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它们含有一种特殊的基因,而过去的西红柿放 
 
上3天就会变软。但后果会是怎样呢?这种西红柿硬度高了,而味道 
 
却没有了。导致味道变化的另一个原因是温室种植,让它们提前或推 
 
迟成熟,其味道自然就不如从前了。 
 
  如果通过化肥或利用一种高产物质强行让一棵植物比正常情况多 
 
生产果实,那么它从土壤中吸收到的养分就会分散到更多的果实中, 
 
结果是每个果实中所含的养分、水分降低,其味道也就会大打折扣。 
 
另外,自然成熟的水果才会香甜。但许多果农考虑运输问题,在水果 
 
在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就采摘下来,吃起来自然就不那么香甜可口了。 
 
  我们今天所吃的猪肉、鸡肉、鸡蛋、蔬菜等,其口味之所以没有 
 
从前那么让人如意,大都是应用了各种催生素、催熟素、化肥以及为 
 
了方便运输和减少损失而造成的“后遗症”。 
 
  如果你上市场采购水果,发现同样的东西,但价格却有高有低, 
 
吃起来味道也不一样,那就是种植技术和采摘时期不同所致。在每年 
 
的采摘时节,为什么有人要亲自到果园采摘?目的也是为了吃到成熟 
 
期的水果。如果果农在种植中极少应用化肥和农药等,那么人们在果 
 
园中品尝的果品肯定是香甜可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