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者注册
登录
论坛
搜索
帮助
邀请码
关于我们
疾控家园
»
传染病控制
»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入及疫苗洐生病例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1
2
返回列表
发帖
[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入及疫苗洐生病例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厌笑儿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厌笑儿
当前离线
UID
34258
帖子
761
精华
0
积分
2612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1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11
最后登录
2016-7-5
主管医师
2
#
跳转到
»
发表于 2011-12-28 16:28
|
只看该作者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入及疫苗洐生病例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精神,出现单例脊灰野病毒或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相关病例即启动该预案。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入及疫苗洐生病毒病例,提高我县医护人员和疾控机构业务人员处置水平,增强AFP监测信息系统的敏感性,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演练目的
1、检验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识别、发现和报告AFP病例的意识和能力。
2、检验疾控机构应急物资准备情况及业务人员流调、采样、规范处置病例的能力。 3、检验职业暴露人员消毒、个人防护能力。
4、检验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和执法检查的能力和职责落实情况。
5、检验地方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响应的组织能力。
二、制定方案依据
1、《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
2、《全国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
三、演练时间、地点及人员
1、演练时间:2011年11月 日
2、演练地点:**医院儿科门诊
3、参加演练人员 总指挥、疫情报告组演示人、现场处置组演示人、疫点消毒演示人、样品采集演示人、演练评估组、后勤保障。
4、应急物资准备 流调包:体温计10只、医疗机构快速报告表、AFP病例个案调查表、样本送检表 采样箱、便盒、冰壶、若干冰袋 消毒剂、配置消毒液桶 个人防护用品:白衣、白帽、一性次手套若干、肥皂等 疫情处理车两辆
四、情景描述
假定11月18日,一名突然出现左下肢不能行走的5岁儿童到医院就诊,家长称10天前患儿刚从和田地区探亲回来,近两日出现发热、咽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今晨突然出现左下肢活动受限。现场测量体温38.5度,左下肢肌力明显减弱。
儿科门诊医生立即将此病例作为AFP病例登记后向院感控科报告,感控科核实登记后立即向县疾控中心报告。疾控中心立即派专业人员赴医院进行病情核实、个案流调及样本采集中,同时向上级疾控中心和当地卫生局报告。市疾控中心疫情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分管负责人报告。立即选派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赴县医院协助调查采样工作,同时向中心主任报告,并与省疾控中心联系样品送检事宜。在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该病例服用脊灰疫苗史不详,两级疾控中心立即将此病例作为高危AFP病例上报省疾控中心,并立即追踪密切接触者。医疗机构将病人隔离治疗,并做好感染控制相关工作。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对医疗机构及病家进行了消毒处理。待省疾控中心出具检验结果后再进行下一步处置工作。
在情景演练中,评估组将全程跟踪记录,评估方式主要为现场观察和提问。
五.演练内容
(一)AFP病例识别与报告评估项目
1:AFP病例识别
现场观察内容:
医生在问诊体检后是否将其做为AFP病例进行报告
提问内容:1.要求医生叙述诊断AFP病例要点,并举例AFP病名(共14种)
答: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提问内容:2.脊灰的传染源、潜伏期、传染性有哪些特点?
答 ;脊灰的传染源为病人、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由于病毒携带者、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和无麻痹型患者不易被发现,因此在传播该病上起重要作用。本病的潜伏期为2~35天,一般为7~14天。患者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4周都有传染性,发病1~2周排毒率最高,可从70%以上的患者大便中分离出病毒,退热后传染性减小。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脊髓和脑部,在鼻咽部、肠道粘膜与淋巴结内亦可查到。
提问内容:3.脊灰临床符合病例的定义?
答 ;无标本或无合格标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或VDPV;无论60天随访时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提问内容:4.发现上述病例接诊医生该怎么办、医院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 ;1、儿科门诊医生在发现AFP病例时,应立即登记后并上报医务科,医务科在接到门诊医生报告后应及时组织本院专家组对该病例进行核实,如情况属实,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到县级疾控中心,并上报县卫生局。报告内容包括: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等。
2、接诊病例后医院采取如下相关措施:
(1)隔离治疗病人:对脊灰野病毒病例或VDPV病例应住院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原则上至发病后60天。隔离后应连续采集患者合格大便标本(间隔10~15天),如连续2次检验结果脊灰野病毒或VDPV均为阴性,可解除隔离。
(2)医院内感染控制、污染物消毒。
(3)组织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门诊AFP监测敏感性。
评估项目2:医疗机构病例报告
现场观察内容:
医疗机构是否有专人负责,是否将此病例进行核实、登记和报告,报告内容是否准确详实
提问内容:5.询问医疗机构报告人AFP病例的报告时限及报告内容。
答: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内容包括: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等。县级疾控机构应建立AFP病例专报记录本(表样参照附表,表1),登记接到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位、报告内容、记录人等内容。
TOP
 
1
2
返回列表
热点讨论
学习进修就业园地
公众健康
疾控信息化
卫生检验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电脑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疾控机构建设与管理
性病与艾滋病
疾控2025
热点讨论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学习进修就业园地
专题
疾控信息化
绩效考核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疾病控制
传染病控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结核
性病与艾滋病
流感大流行应对
公众健康
慢病与伤害
卫生检验
健康教育促进
疾控机构建设与管理
卫生法律法规
生活庭院
雨花阁
电脑房
精品厅堂
家园管理
管理事务
家园发展研讨房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