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同行我也倍感亲切!谢谢lpb129!有些问题终于可以找到同行讨论讨论了。还希望lpb多多支持。 1、如果真的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作业场所一个点上午、下午各采一次,连续三天。每个点按照三个平行样,那么就需要18个样本。对于中大型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量无疑是相当大的。对于普通疾控中心来说可操作性较差。另外,如果作业场所浓度变化不大,这样操作是否必要。记得以前读书做课题时,进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和作业场所职业有害因素监测时,也就是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2、时间加权浓度同样也涉及到一个工作量的问题。如果严格按照时间加权浓度的定义来说,应该在不同时段分别测定其浓度,然后以时间为权数求得时间加权浓度,所包括的时段至少包括班前、班中、休息时间。但是如果对每个作业点都要求计算时间加权浓度的话,那么现场监测的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我估计按一般疾控中心的人力很难做到。所以,其实很多评价部门都在找一些捷径。不知道lpb129您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3、对于职业接触限值为STEL和MAC的,应该比较三天所测得的作业点浓度的最大值(每天3个样的平均值)与职业接触限值。如果最大值的浓度(该天3个平行样的均值)不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但是其中一个浓度超过接触限值,是否该报超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