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PCO专题]白蚁概述

六、防治药物的使用方法:

1.喷粉

用喷粉球将灭蚁粉喷入蚁巢或蚁路内。

2.喷液

水溶性药剂、可湿性粉剂、乳剂等用水或煤油、柴油稀释后,用不同的喷具均匀地喷在物体上。由于喷具不同,药液从喷具中出来后的分散状况不一样,把喷液分为喷雾、喷射、喷洒三种方式。

2.1 喷雾:使用农用喷雾器(手持式喷雾器)、机动喷雾器,喷出的药液呈雾状。 2.2 喷射:仍用农用喷雾器,但使用时取掉喷头中的旋水片,或用白蚁压注机,使用喷射喷枪,药液喷出后呈线状或束状。 2.3 喷洒:用洒水壶,药液喷出后呈细小水滴。

3.压注

压注实际上是喷液的另一方式,它是用专门的白蚁防治机具——FH-5木材防护机进行(重庆农药器械厂、成都白蚁防治研究所1982年研制),使药液在输出时有较高的压力,并配有手动空心钻头,称注射喷枪。当注射枪钻入木材后,高压的药液经输液管、喷射枪在木材中渗透,或沿蚁路、缝隙裂纹扩散。

4.熏蒸

5.压烟

把杀灭白蚁的药剂配成烟剂,点燃发烟后,从蚁路压入蚁巢中,毒杀白蚁。用烟剂杀灭白蚁可能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开始了,但当时使用烟剂时要通过人工鼓风,才能把浓烟压入巢内。1976年10月,江苏句容林场在灭治黑翅土白蚁中,研制成功了自然压烟器,让浓烟在压烟筒内产生压力喷出。这种压烟方法称自然压烟法。中国林科院召集南方8省在句容林场开现场会,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

6.涂刷

用毛刷将油质药剂均匀细致地涂刷在木材表面以及缝隙和凹陷部位,一般进行两次。每平方米木材耗药量0.5kg,透入深度约1.5mm。水溶剂一般不用涂刷法和喷雾法,因吸药量太少,达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7.浸渍

把木材、木构件放入盛有药液的容器中,浸泡一定时间取出,或交替进行数次。盛药液的容器称浸渍槽,无论是水溶剂、油剂都可用于浸渍法。按浸渍时的温热状况分常温浸渍法和冷热槽浸渍法。

7.1 常温浸渍法:整个浸渍过程在常温下进行。常温浸渍法的吸药量和药剂透入深度都要比涂刷法和喷雾法为多,木构件在油质剂中浸2-3分钟,药剂就能侵入缝隙。用水溶剂浸渍马尾松木构件,通常浸渍12-24小时已经足够。

7.2 冷热槽浸渍法:是利用木材从热槽到冷槽温度骤降的原理,使木材内部的压力发生变化,故吸药量较多,处理时应用热槽和冷槽交替进行。若采用水溶性防护剂,热槽的温度为85℃-95℃,冷 槽 的 温 度 为 20℃-30℃; 若 采 用 油 质 剂, 则 热 槽 温 度 为90℃-110℃,冷槽的温度为38℃。木材、木构件在热槽中处理时间为3-4小时,在冷槽中处理的时间可酌情延长。

8.食诱药杀

又叫诱集施药法。当食饵诱集到大量白蚁时,在诱集坑、箱中轻轻地分层喷灭蚁粉剂,然后复原。只要施药量、蚁量和诱集坑(箱)与蚁巢的距离等因素配合得恰当,能达到全巢扑灭的效果。

9.跟踪激素诱杀

添加了缓释剂的跟踪激素类似物,涂刷在长10-40mm、内径为0.5mm的塑胶管内壁上,作为人工蚁路。使用时应在事先找好的白蚁频繁活动的蚁路上撬一个小洞,将人工蚁路的一端与小洞衔接并用胶布固定,另一端插入食物箱中,仍用胶布固定好。此食物箱比诱杀法用的木箱小,长、宽、高为10-20cm。若地面不便放置,可将食物悬挂在墙上,人工蚁路变成一条空中通道。白蚁能沿这条人工蚁路不断进入食物箱中取食。待白蚁大量集聚后,方可施药灭治。最近,在白蚁跟踪信息引诱方面又有进展,采用了增效技术对跟踪信息素粗提物进行复配,延长了活性持效时间。制作塑管蚁路,安放于蚁巢外的通口,白蚁便经管道进入人为确定区,并在区内集聚,达到了控制白蚁行为的目的。国外用松木块诱杀散白蚁,是先将含灭蚁灵的松木块经密粘褶菌感染,控制好松木块湿重的适宜程度,使之产生白蚁跟踪激素类似物,提高埋土后的诱杀效果。从密粘褶菌中跟踪激素的类似物,主宰对黑翅土白蚁有跟踪活性。将此菌感染甘蔗渣,加入适量灭蚁灵诱杀水闸堤坝白蚁,取得很好效果。通过筛选,银耳(Tremella fusiformis Berk.)所产生的跟踪激素类似物胜于密粘褶菌,制成胶冻剂毒饵诱杀林地白蚁,取得良好效果。

10.毒饵诱杀

用白蚁喜爱的食物、助剂、药剂按一定比例配合,制成不同类型的毒饵,使用时把它放在白蚁经常出没的地方。诱来的白蚁在陆续不断猎取食物的同时,就吞食或接触了药物,最后导致全巢白蚁死亡。

11.建毒土带

为了阻止白蚁蔓延危害或预防白蚁,用残效期较长的药剂处理被保护物周围的土壤,形成一个有毒杀能力的土壤区域,能在较长的有效期间内使保护对象免遭白蚁侵袭。用药液处理土壤,常采取分层处理的办法。药液渗入土壤的深度与土壤结构、含水量和药液用量有关。若把埋没电缆的周围土壤处理成毒土区,则以电缆为施药中心,每1m用药液3kg;若把房屋基础周围的土壤变成毒土区,每平方米用药液不少于5-6kg,药液渗透深度应不低于30cm。施药时可用洒水壶分次均匀喷洒。

12.浸种、浸苗

用适当浓度的药液浸泡种子、插条、幼苗,然后进行插种、扦插或栽植,在一定的时间内能起到驱避白蚁的作用。浸泡的时间要短,尤其是插条和幼苗,只需在药液中沾一下即可。

13.浇灌

用适当浓度的药液对幼树、幼苗逐株进行灌溉,可直接杀死接触药剂的白蚁,也能在一定时间内起到驱避白蚁的作用。每株用药液量根据植株大小和根系分布状况而定。

14.灌含药泥浆

在泥浆中加入一定药剂,配制成含药泥浆,用压力灌浆机将含药泥浆从预先选好的蚁道灌入,不但填满充实了蚁巢、空腔和蚁路,恢复了堤坝结构,而且能杀死全巢白蚁。

15.防蚁药带包裹

用防蚁效果好的药剂和沥青等配制成膏剂,封压在吹塑长袋中而成药带,然后用蚁药带包裹在电缆上,再填土埋入地下。此产品由福州白蚁防治公司研制,1992 年获国家专利,不仅是一种创新产品,而且是一种独特的使用方法。用防蚁药带包扎埋地电缆比用药物建毒土带成本低,又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五、预防与灭治白蚁的药物:

(一)、预防白蚁的药物

1.巴黎绿:巴黎绿是一种强胃毒作用的砷铜合剂,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22mg/kg,限用于白蚁、地下害虫的防治,主要剂型为胶悬体水溶剂。

2.亚砷酸钠:亚砷酸钠(Na3AsO3 )俗称亚砒酸钠,对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10-50mg/kg,系强砷毒剂,对蚁等地下害虫有很强灭杀力,可加工成水剂(10-20%)、饵剂(灭白蚁用1份药、20份麸皮、4份粉饴糖混匀晾干即可)等。

3.氯丹制剂:氯丹(氯化茚)纯品为无色透明粘稠液体,工业品因含其他杂质,多为淡黄色至暗褐色粘稠液体,有杉木气味。具有胃毒和熏杀作用,对白蚁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4.辛硫磷

5.毒死蜱复合乳剂:由毒死蜱与赛丹复配而成,是一种有机磷类防治白蚁复合乳剂,具有残效期长、 防治白蚁范围广泛、用药量低、对环境污染低等特点,对人畜安全系数达到国际 标准;操作使用方便,得到全国白蚁防治中心批准使用。白蚁清是48%的毒死蜱乳油,是一种残效期长,应用范围广,环境污染低的防治白蚁产品。

(二)、灭治白蚁的药物

1 .亚砷酸粉剂:市售商品是无定形与结晶形的混合体,小鼠急性经口LD50值为34.4-63.5mg/kg, 大鼠为180-200mg/kg,对人的最小致死量为2mg/kg。由于对人及哺乳动物的毒性 极大,故贮藏与使用必须十分谨慎小心。灭蚁用的剂型主要为粉剂和饵剂。

2.磷化铝:磷化铝是一种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推广应用的熏蒸杀虫剂,以产生的磷化氢毒杀 白蚁。纯品为浅白色,工业品为灰黑色或带黄色的高熔点晶体。对大鼠急性经口 LD50 值为50-1000mg/kg。在熏蒸时,若空气中的PH3浓度达到10mg/m3时,人逗留6小时就会中毒;当含量在500mg/m3时,则逗留30-60分钟即可致死。

3.灭蚁灵:灭蚁灵的通用名称是Mirex,对雄性大白鼠急性经口LD50为306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四、白蚁的危害:

(一) 白蚁危害的特点

1.隐蔽性:白蚁生活在黑暗环境中,筑巢在土中、木头里或在高大的土垅内,修筑隧道活动隐蔽,危害不易使人察觉,一旦发现,损失严重,已无法挽回,所以白蚁是建筑物、水库堤坝的大隐患。

2.广泛性:白蚁危害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如房屋建筑、交通设施、电讯设备、江河堤围、水库土坝、档案图书、纺织品、武器弹药、各种农林植物等,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各种用具无不遭受其害。

3.严重性:危害率高,破坏性大;白蚁造成的损失惊人,据资料统计,在房屋建筑方面,长江流域危害率一般可占房屋总数的40%-50%;华南地区危害率可上升到60%-80%,广东可高达90%。据统计,全国2 3个城市仅房屋白蚁造成的损失,每年约800亿人民币,莫尔丁(Mauldin)认为,每年美国房地产业主因白蚁的损失代价为7.5-15亿美元。

4.易传播和扩散蔓延:白蚁被人引进,由原产地传播到新的国家或地区蔓延危害,已有记录的种类达40 多种,楹白蚁属(Incisitermes)传播其他地区或国家的种类已有7种,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有4种。

(二) 白蚁对房屋建筑的破坏

房屋不论是泥木结构、砖木结构、混凝土结构均可受到白蚁的危害,严重的甚至引起房屋倒塌,人畜伤亡。随着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增多,被白蚁破坏造成倒塌的危害性的比率是在逐步降低,但在新建的大厦内部木构件仍可遭受白蚁的危害。特别现代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加之空调机的广泛使用,创造了一年四季适合白蚁生长繁殖条件,加深了白蚁的危害性和隐蔽性,给城市建筑白蚁治理带来了新问题,值得重视。

(三) 白蚁对交通设施和电讯设备的破坏

白蚁常蛀蚀铁路枕木、车厢、铁路与枕木之间的垫板。据广州铁路局灭蚁小组调查,南方约有20%-25%的车厢受白蚁危害。轮船、轮渡、木驳船和码头等也受白蚁危害,据广东调查,珠江内河船只受白蚁危害率达54.7%。白蚁对埋地通信电缆塑料护套层的蛀蚀占广东省通讯线路总故障率的60%-80%。此外,白蚁对漆包线、胶皮线、黄蜡布、线槽板和开关板等电力器材也能破坏,严重的可引起短路事故。

(四) 白蚁对江河堤围和水库土坝的破坏

白蚁能在江河堤围和水库土坝内密集营巢,迅速繁殖,菌圃星罗棋布,蚁道四通八达,有些蚁道甚至穿通堤坝的内外坡。一旦汛期水位升高、超越蚁路时,水流便渗入隐藏在堤内的空洞和通道,常常出现险情,情况严重甚至会出现滑坡和垮堤垮坝,造成洪水泛滥,带来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据调查,南方各省15年以上的河堤和水库堤坝90%-100%有土栖白蚁。据统计,湖北荆州大堤长182.4公里,有白蚁堤段占50.6%;荆州地区有大、中、小型水库732座,约有80%以上水库受白蚁危害。

(五) 白蚁对农林植物的危害

许多林木、果树和农作物都可遭受白蚁侵袭。据初步调查,白蚁危害各类植物达 300多种。轻则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重则造成树木空心、死亡。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杉木林基地,白蚁危害一般达40%-60%,以杉木新产区受害更重,严重的植株被害率达100%, 1990年杭州受白蚁危害的常见园林树木达130多种,分布于各主要风景点。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三、常见种类:

白蚁在全世界的分布极为广泛,共有6科2600多种。目前地球上除南极洲外,其余各大洲都发现有白蚁活动的踪迹。我国除澳大利亚所产澳白蚁科和巴西所产的齿白蚁两科尚未发现外,国内已知白蚁现有下列四科:草白蚁科、木白蚁科、鼻白蚁科、白蚁科,共有500余种。根据白蚁构巢的位置,白蚁种类按栖性可分为下列三大类。

1、木栖性白蚁

这类白蚁依木筑巢,筑巢于干燥的木材和枯树内,蛀蚀干硬木材,如尖叉原白蚁、堆砂白蚁;还有筑巢于活树的树枝或枯枝,如新木白蚁。这类白蚁与土壤不接触。

2、土栖性白蚁

这类白蚁依土筑巢,一般在地下,筑垅于地面上。有的把巢筑在靠近树木根部的地下,有的筑在埋入土内的棺木或木材附近。总之,这类白蚁不能脱离土壤生活。最常见的有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曲颚白蚁等。

3、土木两栖性白蚁

这类白蚁既可在土中筑巢,也可在木材中筑巢,有的还在箱笼、衣被、空心墙内、地下废沟内筑巢。不论其位置如何,巢体和土壤、木材都有着直接联系。这类白蚁城乡普通皆有,以家白蚁和散白蚁最具代表性。

在以上三类白蚁中,我国最常见的白蚁种类有以下几种:

(一) 台湾乳白蚁(C. formosanus shiraki)

1.形态

1.1 长翅繁殖蚁:体长(包括翅)13.5-15mm,全身黄褐色。四翅等长,颜色为淡黄色,前胸背板前缘向后凹,侧缘与后缘连成半圆形,后缘中央向前方凹入。前翅鳞大于后翅鳞。每年5-7月傍晚时分飞。 1.2 兵蚁:体长5-6mm,头部卵圆形,淡黄色;上颚镰刀形,深褐色;有额腺。前胸背板平坦,较头狭窄。遇敌时,能分泌乳白色蚁酸。

2.习性

食性广泛,木食为主,嗜食芳香的干松木、活樟树。除活松树外,还未发现其它树种不被蛀蚀,苦楝树亦有被蛀空筑巢的。此外,凡含有纤维素、淀粉及糖分较多的物资,都是其蛀蚀对象。塑料、橡胶、铅皮有时也遭到蛀蚀,还蛀蚀人和动物的尸体。

台湾乳白蚁喜温怕冷、喜暗怕光(但羽化成熟的繁殖蚁在分飞时有强趋光性),而抗寒性比散白蚁差,一年中蚁蚀活动期约8个月(4-11月)。为使巢体温湿度正常和防御天敌,巢位总是选在避风聚热、阴暗隐蔽处。如果环境改变,巢群会迁移。

长翅繁殖蚁是当年羽化,当年分飞。2-4月为羽化期,5月羽化成熟开始分飞。一个巢群有多次分飞,群体间始飞期不一,结束也有先后,一般在七月上旬分飞完。分飞时间多在闷热的傍晚7时左右,气温在20℃-30℃之间。因外界环境影响,也有提前或推迟几个小时分飞的。

(二) 黄、黑胸散白蚁[R.flauiceps(Oshima),R.chinensis Snyd- er ]

1.形态

1.1 长翅繁殖蚁:体长(连翅)8-10mm。黄胸散白蚁体色棕褐,翅黑灰色,前胸背板深黄色。黑胸散白蚁头、胸皆黑色,腹部颜色较淡,触角和翅黑褐色。 1.2 兵蚁:体长5.3-5.8mm,头长方形,从侧面看,黄胸散白蚁额区突起,浅黄色。黑胸散白蚁额区平坦色较深。上颚均黑褐色,军刀形)。

2.习性

食性比较广泛,以木食为主,对木材的选择不如家白蚁严格。凡是含纤维质的如棉麻织品、竹器、纸张等都是其蛀食对象,尤其嗜食低洼潮湿处的木料。

危害方式一般是由低到高,往往是先从地枕、地脚枋、梯脚、门框脚、柱脚、煤槽等底部蛀蚀起,逐步向上发展。活树或树茎则多是从根部皮层向内蛀入,再往上部蔓延。黄胸散白蚁危害到楼层的比较少见。黑胸散白蚁则有危害到木梁、并在梁上筑巢的,这种情况见于楼层经常潮湿处。

散白蚁蛀蚀活动亦有季节差异,由于其耐寒性比家白蚁强,蛀食活动期也特别长。气温在10℃以上时,活动并无减弱。湿度对活动影响是主要因素,每年二月第一次升温起至六月,长江流域雨水多,湿度大,散白蚁危害最猖狂,以四五月为最高潮。秋季多阴雨时有第二次高潮,秋、冬干旱时地表上活动较弱。散白蚁群体小,有时整个巢群聚集一处,有时则分散危害,在危害处只发现少量几个白蚁,蛀蚀地枕,往往是逐段推移。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131示踪散白蚁,发现黑胸散白蚁的活动最大半径为12米,危害面积达452.16平方米。说明黑胸散白蚁有较大的群体,并非完全分散活动。

黄胸散白蚁在先年9-10月即已羽化成熟。成熟前,双翅由灰白色逐渐变为黑褐色,成熟后聚集一处,并不活动。待次年2月第一次升温时,温度在17℃-20℃的晴天开始分飞,分飞时间在午后1-3时许。由于每个群体巢居环境温度有差异,各群体分飞期不一致,同一群体的长翅繁殖蚁羽化成熟有先后,所以有多次分飞,分飞期要延续到4月结束。也有未经分飞,在被蛀物内部脱翅的现象。

黑胸散白蚁的长翅繁殖蚁在当年3-4月羽化成熟,4-5月开始分飞,6月结束。分飞在午后3-5时进行(气温在20℃以上)。

(三) 黑翅土白蚁[O.formosanus,(Skiraki)]

1.形态

1.1 长翅繁殖蚁:体长(连翅)27-29mm,头圆形,复眼,单眼均为椭圆形,背部黑褐色,头、腹棕黄色,前胸背板前宽后窄,中央有一淡灰色的“十”字形,翅膀黑褐色,每年4-6月份分飞。 1.2 兵蚁:体长5-6mm,头卵圆形,深黄色,上颚镰刀形,黑褐色,腹部淡黄至灰白色。头部有额腺,能分泌黄褐色蚁酸。

2.习性

食性以木食和杂草根为主,蛀食树干、树皮,尤其嗜食含糖分的根、茎,如桉苗、橡胶苗、甘蔗、板栗苗、木薯等,甚至有危害水稻的。分飞孔每年4-5月出现在地面,呈圆锥形,又称羽化孔突,底径约40-60mm,高 30-40mm。在羽化孔突下方地表有半月形分飞孔。孔下25-300mm深处有成层排列的候飞室,距主巢一般为3-8米。分飞孔有集中于一向或多向分布的,一般10多个,多的达100个以上。

长翅繁殖蚁在当年2-3月羽化成熟后集居候飞室,通常是在5-6月闷热的傍晚、雷阵雨或大雨后分飞,温度在20℃以上,相对湿度90%左右。

(四) 黄翅大白蚁[M.barneyi(Light)]

1.形态

1.1 长翅繁殖蚁:体长(连翅)28-30mm。头圆形,头腹部棕黄,翅金黄色,前胸中部有“十”字形纹。 1.2 兵蚁:有大兵、小兵之分。大兵体长10.5-11mm。头空黄色。由背面看近似长方形,两侧缘的中段近乎平行。其最宽处在头的中部或中后部,上颚黑色。小兵体长6.8-7mm,明显小于大兵,体色也略淡,头呈卵型,侧缘较大兵弯曲,上颚显得细长而直。

2.习性

食性以木食和杂草根为主,和黑翅土白蚁类似,危害农、林、经济作物,近郊间有发现危害房屋地枕、木门窗架的。每年4-5月在地表可发现分飞孔,半月形成或扁圆形,宽 约10-1 5mm,长约30mm。孔缘平行于地下,孔口甚为光滑,孔口盖为泥粒粘合,凹进地面约0.5-1mm,分飞前、后都封闭。

长翅繁殖蚁在当年2-3月羽化成熟后进入候飞室。4-5月分飞,分飞时间从凌晨 1时起至天亮前结束。成熟的群体有多次分飞。分飞时气温在18℃-28℃左右,相对湿度在90%左右,分飞前后往往有雨。

(五) 截头堆砂白蚁[C.domesticus(Haviland)]

1.长翅繁殖蚁:

体长连翅8.74-9.64mm不连翅,5.86-6.21mm,翅长7.24-7.78mm,头长1.33-1.44mm。头暗黄色。胸、腹、足、触角均为淡黄色。翅鳞和翅脉暗黄色,翅膜透明。头长方形。复眼小,单眼位于复眼上方,与复眼几乎接触。后唇基为很短的横条状,不隆起,与额的分界不明显;前唇基长度相当于后唇基长度的二倍。触角16节,第3、4、5节等长,略短于第2节,在每侧触角窝的背方有一个淡色斑点,呈圆形、大于单眼。前胸背板与头等宽或宽于头,前、后缘中央都内凹,侧缘与后缘的联接处呈圆弧形,前侧角秃钝。

2.兵蚁 体长5.50-6.50mm,头前部黑色,后部赤褐色。上颚黑色。触角第1、2节棕色,其余浅黄色,胸及腹部淡黄色,前胸背板的前部棕黄色。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二、生活史及生态特点:

绝大多数白蚁首先由卵开始孵化,变为幼蚁,幼蚁经过分化,变为兵蚁、工蚁和 若蚁,若蚁进一步发展,变为补充型蚁王蚁后和长翅繁殖蚁,长翅繁殖蚁经过分飞脱翅,变为原始蚁王、蚁后。有少数白蚁种类如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等,在其生活史中没有补充型繁殖蚁;还有些种类如截头堆砂白蚁,群体中缺工蚁。

掌握和了解白蚁的生活习性,是我们有效地防治白蚁的必要手段。白蚁种属很多,但终归是一类昆虫,有它们共同的生态特点,从常见的几种白蚁来说,一般有以下几点:

1.群体生活

一个巢群是一个统一体,在统一体内有品级之间明确的“社会分工”,互相合作、互相依存、维持和发展群体。在通常情况下,白蚁离开群体不能单独生活,只有长翅繁殖蚁能飞离巢群。但也有一定数量的个体与主巢隔离,仍能继续生存。各品级间的依存关系与巢群的存在、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有可能利用科学方法破坏这种关系而使群体趋于死亡。

2.活动隐蔽

由于白蚁生理上的缺陷,大多数无眼,体壁柔软,害怕阳光,喜欢活动在阴暗的地方,隐蔽在被害物内部进行危害。即使不得不与外界接触时,如分飞、取食、汲水,也必须先修筑蚁道,隐蔽在蚁道内活动,或利用晚间进行短时露天活动。白蚁的隐蔽活动,给防治工作增加很多困难,往往造成很大损失才有所发觉。我们了解这一点,应该提高警惕,经常对阴暗环境进行检查,及早防治。

3.喜爱清洁

白蚁对蚁巢、蚁道和身体都随时保持清洁,巢体和蚁道上从未发现杂物,尤其是家白蚁的蚁道,总是光滑如洗。如遇到不洁的东西或白蚁尸体,都会及时清除掉。白蚁的排泄物都堆积于巢体外层,构成巢体的防护层。白蚁还经常相互舐洗身体,清除身上的脏物。 白蚁巢外露的排泄物,使我们能准确地破除蚁巢,它们的舐洗习惯,使我们能利用慢性胃毒药物使全巢传染中毒。

4.信息敏感

白蚁对阳光、温度、湿度和外敌具有高度的敏感。当蚁路或巢居受到破坏、通风露光时,即有大量兵蚁出来警卫,工蚁频繁衔泥修复;有的种属如散白蚁则会立即惊逃。土栖白蚁和家白蚁的地下蚁道受到严重破坏时能迅速堵塞通道或封闭路口。进行这些工作时,是依靠兵蚁撞击上颚,工、兵蚁抖动身躯,发出音响,传递信息动员群体的。我们可以观察白蚁活动趋向、封口和堵路速度来判断蚁巢的方向。

长翅繁殖蚁选择分飞的时间,总是在温湿度有急剧变化的时刻。飞出后有较强的趋光性,使我们能利用其分飞时刻扑灭和诱杀繁殖蚁,并根据分飞孔的分布情况判断蚁巢位置。

5.分群繁殖

白蚁群体发展到一定程度,巢内产生繁殖蚁,长翅繁殖蚁羽化成熟,在适宜的外界条件影响下,从分飞孔飞出,发展新巢群。不同种属的白蚁,繁殖蚁的产生分飞的季节和时间均有不同。在同一巢群内,长翅繁殖蚁羽化成熟的时间有先后,所以分飞也是多次进行完毕的;也有受外界条件影响而不一次分飞,有的群体隔年分飞,有的连年分飞。掌握各种白蚁分飞期,是我们分析白蚁种属的重要依据。

以上是几种常见白蚁的共同生态特点,此外,由于白蚁的种属不同,各种属又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活动规律,因此,我们除应掌握白蚁的一般共同生态特点外,尤应对不同种属白蚁的特殊生态特点和活动规律有更深的了解。否则,就会造成防治工作上的盲目性,不能收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返回列表